参考文献/References:
[1] 王铭铭.刺桐城: 滨海中国的地方与世界[M].北京:三联书店,2018.
[2] 郑剑艺,田银生.古代海港商业城市的形态特征: 以泉州城为例[J].华中建筑,2014(3):128-132.DOI:10.3969/j.issn.1003-739X.2014.03.026.
[3] 陈锦棠,姚圣,田银生.形态类型学理论以及本土化的探明[J].国际城市规划,2017,32(2):57-64.DOI:10.22217/UPI.2014.109.
[4] 施坚雅.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[M].北京:中华书局,2000.
[5] 武进.中国城市形态: 结构、特征及其演变[M].南京: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,1990.
[6] 宿白.隋唐长安城和洛阳城[J].考古,1978(6):409-425.
[7] 傅熹年.中国古代建筑史(第二卷)[M].北京: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,2009.
[8] 贺从容.古都西安[M].北京:清华大学出版社,2012.
[9] 庄为玑.泉州历代城址的探索[M]//周焜民.泉州古城踏勘.厦门:厦门大学出版社,2007:172-194.
[10] 陈泗东.幸园笔耕录(上)[M].厦门:鹭江出版社,2003.
[11] 黄梅雨.泉州古城街坊摭谭[M].厦门:厦门大学出版社,2007.
[12] 周学曾.晋江县志[M].福州:福建人民出版社,1990.
[13] 苏基朗.刺桐梦华录: 近世前期闽南的市场经济946-1368[M].杭州:浙江大学出版社,2012.
[14] 休·克拉克.闽南早期历史研究的现代新趋势: 《刺桐梦华录书评》[J].海交史研究,2008(1):1-11.DOI:10.3969/j.issn.1006-8384.2008.01.001.
[15] 泉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.泉州市志: 商业志[M].泉州:泉州市方志委,1998.
[16] CLARK H R.Community, trade, and networks: Southern Fujian Province from the third to the thirteenth century[M].Cambridge:Cambridge University,1991.
[17] 黄仲昭.八闽通志[M].台北:台湾学生书局,1987.
[18] 贺业矩.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论丛[M].北京: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,1986.
[19] 王象之.舆地纪胜(第四册)[M].北京:中华书局出版社,1992.
[20] 九三学社“泉州古城址踏勘与研究”课题.泉州唐城踏勘考察研究报告[M]//周焜民.泉州古城踏勘.厦门:厦门大学出版社,2007:195-238.
[21] 杨清江.宋泉州“城内画坊八十”考[J].闽台缘,2021(1):63-68.
[22] 怀荫布,黄任,郭赓武.乾隆泉州府志(一)[M].上海:上海书店出版社,2000.
[23] 陈飞.一个新的研究框架: 城市形态类型学在中国的应用[J].建筑学报,2010(4):85-90.DOI:10.3969/j.issn.0529-1399.2010.04.023.
[24] 毛敏.南宋建康城居住空间布局研究[J].东南文化,2012(1):101-108.
[25] WHITEHAND J W R,GU Kai.Urban conservation in China: Historical development, current practice and morphological approach[J].Town Planning Review,2007,78(5):643-670.
[26] 林德民.从一方“乡约”碑看明末泉州社会及乡治制度[M]//许在全.泉州文史研究.北京: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,2004:339-346.
[27] 王铭铭.走在乡土上: 历史人类学札记[M].北京: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,2003.
[28] 林志森.铺境空间与明清城市社区: 以泉州旧城区传统铺境空间为例[C]//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.西安:西安建筑科技大学,2007:68-72.
[29]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,泉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.泉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(修编)说明书[Z].泉州:泉州市城乡规划局,2018.
[30] 林志森,张玉坤.基于社区再造的仪式空间研究[J].建筑学报,2011(2):1-4.DOI:10.3969/j.issn.0529-1399.2011.02.001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