参考文献/References:
[1] 江亿.我国供热节能中的问题和解决途径[J].暖通空调,2006,36(3):37-41.
[2] 宋跃文,曲学军.基于混水原理的供热系统节能分析[J].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,2012,29(1):93-96.
[3] 吕来升,周青,刘向华.混水连接及远程监控技术在热力站改造的应用[J].煤气与热力,2012,32(3):18-20.
[4] 王静.混水直供系统的节能分析与应用[J].硅谷,2012(15):135-136.
[5] 张秀娟,李兴泉,田贯三,等.混水连接和间接连接方式的对比分析[J].煤气与热力,2010,30(12):A16-A18.
[6] 刘亚楠.动力分布式混水变频供热系统的控制策略研究[D].济南:山东建筑大学,2012:17-20.
[7] 高奉春,宋景发.混水连接方式在供热系统的应用[J].煤气与热力,2008,28(5):24-25.
[8] 马晓红,于卓诚.混水直供供热方式的设计与应用[J].暖通空调,2009,39(9):108-111.
[9] 王魁吉,王颖曦,王魁荣,等.供热系统的优化方法和混水系统的适用范围[J].区域供热,2009(6):5-12.
[10] 黄涛.热网混水系统的应用与节能[J].区域供热,2009(5):75-76.
[11] 李志平,翁杰.混水直连供热系统的节能分析[J].河北电力技术,2004,23(4):47-49.
[12] 宁太刚.供暖系统连接方式、调节方式及热媒输送能耗分析[D].哈尔滨:哈尔滨工业大学,2009:32-34.
[13] 石兆玉.供热系统运行调节与控制[M].北京:清华大学出版社,1998:53-58.
[14] 石兆玉.供热系统分布式混水连接方式选优[J].区域供热,2009(6):13-33.
[15] 贺平,孙刚,王飞,等.供热工程[M].4版.北京: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,2009:277-279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