参考文献/References:
[1] 齐一聪,张兴国,吴悦.基于城市监督的香港文物建筑保育解析: 以香港永利街为例[J].规划师,2015,31(4):123-127.
[2] 梁以华,郑红.楼情: 香港20世纪初唐楼建筑研究及其活化利用设计[J].建筑遗产,2019,14(2):50-58.
[3] 许月丽,汪涵,刘建麟.居住历史建筑活化中的协同治理: 以香港为例[J].建筑遗产,2022,28(4):1-11.
[4] 郎嵬,李郇,陈婷婷.从社会因素角度评估香港城市更新模式的可持续性[J].国际城市规划,2018,33(6):63-67.DOI:10.22217/upi.2016.144.
[5] 薛求理,顾艳秋,景祥祜,等.灯塔记忆: 探析香港横澜岛灯塔建筑群[J].建筑遗产,2023,29(1):65-75.
[6] 王珺,周亚琦.香港“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”及其启示[J].规划师,2011,27(4):73-76.
[7] 齐一聪,张兴国,吴悦.基于香港文物建筑的活化对中国内地的启示[J].中国园林,2015,31(3):110-114.
[8] 邰惠鑫,杨玉兰,沈黎,等.历史建筑价值评估中的指标权重研究[J].浙江工业大学学报,2021,49(3):300-307.DOI:10.3969/j.issn.1006-4303.2021.03.010.
[9] 葛天阳,后文君,阳建强.基于GIS和AHP的历史地段建筑多级综合评价: 以南京湖熟古镇核心地段为例[J].现代城市研究,2017(7):31-38.DOI:10.3969/j.issn.1009-6000.2017.07.005.
[10] 罗洁梅,简祎,钱怡程,等.城市文化遗产活化中的空间、活动与社会价值: 以上海上生新所和香港大馆为例[C]//202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.北京: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,2021:11.
[11] 宋刚,杨昌鸣.近现代建筑遗产价值评估体系再研究[J].建筑学报,2013(增刊2):198-201.
[12] 蒋楠,王建国.近现代建筑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综合评价[M].南京:东南大学出版社,2016.